為城市血管“把脈”:智慧排水系統如何預警內澇危機
當暴雨傾盆時,數萬公里的排水管網的任何一處堵塞、破損或超負荷,都可能引發地面上的內澇災難。據統計,我國60%以上的城市曾因排水系統失效導致內澇。排水管網與城市內澇的關系,本質上便是“地下隱患”與“地面危機。因此,在城市管控的過程之中,屬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態。

而WITBEE?萬賓科技?智慧排水監測系統的介入,正在為實現排水管網監管與城市防澇協同注入力量。它通過布設雷達水位監測儀、智能水質監測儀、雷達超聲流量儀等設備,構建起覆蓋排水管網全鏈條的感知網絡,對于實現排水管網的實時監管以及城市內澇的預防意義重大。

一、流量監測
雷達超聲流量儀采用非接觸式測量原理,不需要與液體直接接觸,就能精準捕捉管道內的水流速度。通過結合管徑、坡度等基礎參數,能夠自動計算出瞬時流量,從而生成實時、可信的流量曲線。這種方式不僅避免了傳統接觸式儀器易受污物、腐蝕和淤積影響的問題,也提高了日常監測的長期穩定性。在暴雨或排污高峰期,它能夠時刻反映出管道承載能力的變化,為調度中心提供決策依據。
其次,它會根據流量數據的趨勢變化,自動識別異常模式,不僅能有效降低污水直排導致的水質污染風險,更能提前預警因管道“罷工”引發的城市內澇,防止下水道不通、城市就癱的連鎖反應。

二、水位預警
雷達水位監測儀采用毫米波雷達技術,能夠在強降雨、低光照、甚至渾濁環境下精準測量水位變化。它通過非接觸的方式安裝于檢查井、管道或排放口頂部,避免了積泥、水花和漂浮物的干擾。其采集的實時數據還可以通過5G/4G網絡立即上傳至管理平臺,讓管理者第一時間掌握管網系統各節點的安全狀態。
當某一節點的水位超過預設閾值,系統會自動觸發預警。監管單位的一切動作都可以基于實時數據,而不是經驗判斷。這種監測模式使運維團隊能在水位暴漲前及時介入,為疏浚作業爭取關鍵時間。

三、水質溯源
智能水質監測儀集成COD(化學需氧量)、氨氮、pH值、電導率等多參數傳感器,可實時監測管道內水體變化。其創新點在于邊監測、邊分析、邊預警。當某項指標超標時,系統立即啟動污染溯源程序,反向推算污染源可能分布區域。這種“數據驅動”的溯源方式,也使環境執法從“大海撈針”變為“精準打擊”。
而且水質監測對預防河道污染與內澇次生災害具有關鍵作用。從污染控制看,若雨水管網混接污水,內澇時大量黑臭水體反涌至路面,會直接威脅居民健康與環境安全;而通過智能水質監測儀的實時預警,運維人員可在污染擴散前攔截源頭,避免污染擴散引發次生災害。

當每一次水位的上升、每一次流量的突變、每一次水質的偏離,都能被智慧排水監測系統識別和預警。它以數字化感知為突破口,對實現排水管網監管與城市防澇的協同共進大有益處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