裂縫無聲,安全有痕:智能裂縫傳感器守護橋梁每一寸平安
在橋梁運行期間,肉眼可見的沉降、搖晃或斷裂令人警覺,但更危險也來源那些無聲出現、慢慢擴展的微小裂縫。在多年工作中,橋梁的結構材料在溫度循環、荷載變化、腐蝕與疲勞交互作用下,會逐步產生細微裂紋。這些裂紋初期無甚異樣,日子久了卻可能連成網,最終將局部損傷放大為整體失穩。

要實現對橋梁的無間斷觀察,還需要面對橋梁構件繁多、跨度大、環境復雜的現狀,且裂縫的演化也可能在深夜或惡劣天氣中悄然進行。如今,WITBEE?萬賓科技?智能裂縫傳感器EN100-C-FF給出的答案,是通過實時、遠程的監測能力,將每一次毫米級的位移、每一次微米級的縫寬變化都記錄下來,交由算法分析并及時預警。

一、橋梁裂縫的“危險性”
橋梁裂縫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沉默生長。混凝土橋梁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,受材料收縮、溫度變化、車輛荷載等因素影響,難免會出現微小裂縫。這些初始裂縫寬度肉眼難以察覺,卻會在外界作用下不斷擴展,橋梁的承載能力也會隨之下降。
而更加危險的是,裂縫的擴展具有突發性。當裂縫寬度超過某一臨界值時,橋梁結構會在短時間內發生急劇變形,甚至垮塌。再者,裂縫還會破壞橋梁的整體性,讓原本受力均勻的結構出現應力集中,導致更多裂縫產生,從而形成惡性循環。

二、智能裂縫傳感器有哪些本領?
智能裂縫傳感器就像一位全天候值守的“安全衛士”,可以實現對橋梁裂縫的精準、持續監測。它支持0~300 毫米范圍的裂縫寬度監測,這一覆蓋既能滿足對微小裂縫的早期識別,也兼顧對裂縫擴展的持續跟蹤。在裂縫監測之外,它還能實時感知橋梁局部的傾斜和位移,借由三軸或多軸傳感器捕獲橋梁的姿態變化,實現多指標的同步監測,為管理單位提供更加全面的養護與決策依據。
當裂縫發展速度超過報警閾值或橋梁姿態出現異常時,傳感器會立即開展預警工作,向負責人發送裂縫位置、寬度變化等信息,有助于管理部門及時封閉橋梁、組織搶修,避免更嚴重的交通事故發生。而且,這種早發現、早預警、早處置的管控模式,也可以避免橋梁長期“帶病運行”,從而延長了橋梁的使用壽命。
智能裂縫傳感器的24小時無聲守護,讓無聲的裂縫主動現身。每一道裂縫的出現、生長,都將成為一份份數據報告,守護著城市的“脊梁”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