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構健康監測儀專注于哪些指標?實用性如何?
建筑物與構筑物并非靜止的存在。無論是鋼筋混凝土的橋梁,還是磚石結構的古建,隨著時間推移、載荷變化、環境影響、地震振動等因素作用,結構都在經歷細微的形變、傾斜等。而在這一領域,WITBEE?萬賓科技?結構健康監測儀EN301-GNA兼具專業性與實用性,基于多維度結構健康無損SHM識別技術,采用多自由度微振動診斷方法和多點感知終端,實現了對建筑和構筑物健康狀態的綜合性評估。

一、技術原理與監測指標
結構健康監測儀的有數在于無損識別和多維感知。所謂無損識別,是指在不破壞結構、不影響使用的前提下,通過采集微小振動、位移、加速度等參數,識別結構的動態響應特征,從而判斷其健康狀況。而多自由度微振動診斷方法則是監測結構在不同方向上的細微響應,可以用于判斷建筑物與構筑物的健康風險。
在監測指標方面,結構健康監測儀與傳統單參數監測設備不同。它涵蓋了從整體到局部、從靜態到動態的關鍵狀態參數,包括位移、沉降、傾斜、加速度、振幅、頻率、地震烈度、動態平衡、人體舒適度、結構溫度、結構濕度等。這十二項指標處于同步被監測狀態,有助于構建起完整的結構健康“體檢清單”。

二、多場景適配性
基于結構健康監測儀的高性能,使其擁有廣泛的場景適配性,可以應用于橋梁、建筑、危房、古建、邊坡、道路、堤壩、隧道、管廊等建筑與構筑物類型。例如,在橋梁監測中,實時監測橋面振動、主梁位移、塔柱傾斜、支座沉降等參數;在高層建筑監測中,關注風振反應、傾斜變化與人體舒適度,在不破壞原貌的情況下獲取結構數據。
在上述場景中,結構健康監測儀以其低功耗設計,支持24小時的長效監測,減少了頻繁更換電源的麻煩。而且它擁有IP68的防護等級,更能適應高溫、高濕、粉塵等各種惡劣環境,無論是露天的橋梁、邊坡,還是潮濕的隧道、管廊,都不在話下。這種便捷的運維與穩定的性能,讓管理單位都能輕松實現對結構健康的常態化監測,進一步提升了其實用價值。
隨著城市生命線設施健康監測的需求持續攀升,結構健康監測儀可以為更多建筑和構筑物的安全保駕護航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