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患于未然:綜合管廊監測系統如何守護城市地下空間
當人們感到身體不適時,第一反應往往是去醫院接受檢查,由醫生根據各項指標進行診斷與治療。而在沒有明顯癥狀時,定期體檢也成為了解自己健康的重要手段。其中,血壓、心率、血糖、影像學掃描等指標的檢測,可以直觀地體現人們的健康情況。

其實,把城市也看作一個有機體,那么它的各個基礎設施——道路、橋梁、地鐵、隧道、綜合管廊——便是這個“身體”的骨骼與血管。其中,綜合管廊將電力、通信、燃氣、供水、排水等多種管線集中于一體,是城市運行的重要通道。既然它們如此重要,那么,綜合管廊能否像人類一樣獲得常態化的“體檢”服務?答案是肯定的。WITBEE?萬賓科技?綜合管廊監測系統便是綜合管廊專屬的體檢“醫生”,它雖不能開具治療處方,卻能精準捕捉管廊的“健康信號”,為監管單位的維護救援提供科學依據。
一、管廊有哪些“病癥”
從結構層面來看,管廊主體可能因地質沉降出現裂縫、變形,或因防水失效導致滲水、積水,這些問題會逐漸削弱管廊的承載能力。從管線層面,燃氣管道可能發生泄漏,一旦遇明火極易引發爆炸;給排水管道泄漏則會造成水資源浪費,還可能浸泡其他管線引發連鎖問題。
此外,管廊內部的環境異常也屬于“病癥”范圍。其中,溫濕度超標可能加速設備老化;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威脅運維人員安全;艙內積水可能導致管線運行中斷等。這些“病癥”若無法及時被治療,不僅會影響管廊的正常運行,還可能對城市安全造成重大威脅。

二、管廊的專屬“體檢醫生”
綜合管廊監測系統作為地下城市生命線的專屬“體檢醫生”,具備多維度、全方位的監測能力。它依托在管廊內部布設的各類傳感終端,實現對管廊結構、管線狀態、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、預警。在結構監測方面,可以記錄管廊的沉降、位移、裂縫發展等數據,及時發現其結構“骨骼”的健康問題;在管線監測上,針對不同類型管線設置的專用監測設備,如智能氣體監測儀監測燃氣濃度,智能壓力監測儀監測供水管道運行壓力。
同時,綜合管廊監測系統還能監測管廊內部的溫濕度、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等環境與安全參數,形成覆蓋結構-管線-環境的監測網絡。上述所有的監測數據都將通過5G/4G網絡技術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,經過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后,以直觀的數字形式呈現管廊、入廊管線等“健康狀態”,當某項參數超出預設閾值時,也可以立即發出預警信號,幫助監管單位有針對性的“開方子”。
如此一來,綜合管廊在其專屬體檢“醫生”的陪伴下,不僅變得更加安全,還可以實現使用壽命的有效延長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