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熱高峰將至,如何以“數智化”應對冬季供熱“大考”
歷年來,冬季投訴的主角常常是“家里不熱”“房間溫差大”“偶爾冷一陣”。這些癥狀有時直指鍋爐的出力,但更常見的是管網層面的一系列隱性問題:節點泄漏、壓力波動、流量不穩、熱量在輸送過程中的不均勻分配。而這些問題也把視角拉回到城市那張縱橫的熱力管網上。

冬季供熱的挑戰有其復雜性——啟動、負荷攀升、夜間最低點與白晝高峰交替、突發管損或水擊都會令熱力系統短時間內發生劇烈波動。而WITBEE?萬賓科技?熱力管網監測系統正在通過持續的在線感知,在負荷變化到來之前、在風險從隱蔽走向明顯之前,提前為監管單位提供預警信號和數據報告,使其可以及時開展調度或者維修工作。
一、數智化的“感知神經”
熱力管網監測系統把壓力、流量、溫度與地下相鄰介質狀態等多維數據整合為“一張圖”。它不僅監測熱力管網本身的壓力、流量、溫度等核心參數,還關注熱力管網地下相鄰介質的狀態。在核心參數監測方面,系統配備了智能溫度監測儀、智能壓力監測儀等。智能溫度監測儀能實時采集熱水溫度數據,精度可達±0.1℃,幫助管理人員掌握管網溫度損耗情況;智能壓力監測儀則能精準測量管網壓力,當壓力超出預設范圍時立即發出預警。
針對地下管網的隱藏風險,系統創新性地監測熱力管網下方及周邊土壤的電導率變化。當管網發生泄漏時,熱水滲入土壤會導致土壤電導率異常波動,系統通過溫度液位監測儀和土壤電導率傳感器等,能在泄漏初期就察覺異常信號并發出告警信息。此外,系統還配備了智能溫濕度監測儀,監測熱力站和管網周邊環境的溫濕度,為熱力系統的設備運行提供環境數據參考。

二、熱力管網監測系統帶來的改變
對居民來說,從用戶角度看,數智化監測帶來的最直觀改變就是“溫度更穩、投訴更少”。熱力管網監測系統的引入,讓熱量的分配不再憑感覺,而是基于實時數據的科學調控。通過沿線布設的監測儀,系統能捕捉每一段管網的溫差、流速、壓差變化,進而幫助調度中心進行精準調節,讓熱量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更均勻地流動,讓每一分熱能都能傳遞到應去的地方。
而從運營角度看,數智化監測則意味著“效率提升、成本降低”的雙重利好。熱力管網是一個高能耗、高維護成本的系統,任何一個節點的異常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。而熱力管網監測系統通過自動化監測與遠程預警,實現了從感知、分析到預警的全過程在線化。各類傳感器實時上傳的數據經過云端算法分析,能自動識別出壓力波動、水擊風險、熱損失異常等問題,并立即推送至維護人員終端。管理人員在監控中心即可掌握全域管網狀態,巡檢效率自然也會不斷提升。
由此可見,熱力管網監測系統可以幫助熱力單位從被動應急轉為有計劃、有依據的處置,讓冬季供暖變得更加精準、高效、安全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