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漏點、大隱患,看智能漏損監測儀如何聽漏于微
在城市供水的日常里,漏水呈現為兩種面貌:一種是突發性的大漏,肉眼可見、水柱涌出;另一種則是更狡猾的“小漏”,只在管道內部悄悄滲出少量水流,或者在老舊接頭處緩慢滲漏。后者不會立刻引起警覺,但長期累積的水量和對地下土壤的侵蝕,能悄然放大成路面塌陷、地基松動、管道二次破裂乃至大范圍供水損失的嚴重后果。

一、小漏點為何蹤跡難尋?
小漏點之所以成為供水管道的大威脅,核心在于其難以被常規巡查發現。這些直徑不足3毫米的漏點,產生的漏水聲音信號本就微弱,而城市復雜環境更讓其“蹤跡難尋”。交通噪聲日夜不息,主干道上車流駛過能輕松掩蓋水流摩擦管壁的細微聲響;周邊施工的機械振動、甚至管網自身的水壓波動,都會成為干擾因素,讓人工聽漏時頻頻受阻。也正因如此,小漏點可能在地下“潛伏”數月甚至更久,等因路面塌陷、水質污染等問題暴露時,早已導致了更為嚴重的災難。
要在小漏點演變成大災難前將其精準捕捉,就需要超越人工巡檢的更敏銳的聽覺和更及時的數據。而WITBEE?萬賓科技?智能漏損監測儀EN201-LK以“實時聽音 + 無線傳輸 + 可視化呈現”為核心,從而實現了對供水管網的全天候、高精度在線監測。

二、聽漏于微、防患未然
與人工聽漏不同,智能漏損監測儀擺脫了環境噪音的干擾,這得益于其融合的噪聲與振動雙重感知技術。人工聽漏僅依賴單一頻段的聲音信號判斷,很容易被交通鳴笛、機械施工等寬頻噪音覆蓋,而監測儀通過雙模漏損監測,避免了單一頻帶監測的局限性,可以精準區分正常管網振動與漏水引發的異常振動。這種雙重感知技術讓其對微小漏點的識別能力大幅提升。
當供水管道發生漏水時,管壁與水流之間的摩擦會產生聲學信號。智能漏損監測儀可以實時捕捉這些信號,并將其通過4G或5G無線通訊模塊傳輸至云端管理平臺。平臺搭載的人工智能算法會對采集到的聲音數據進行分析,自動識別出漏水信號,從而判斷漏點的可能性與位置。其識別準確率可達95%以上,這使得漏點的精準預定位成為現實。相比傳統方法需要反復驗證、逐段開挖的做法,智能漏損監測儀能在地圖上直觀呈現漏點疑似區段,讓維修人員帶著坐標出發,大大縮短了排查和搶修所需要的時間。
當“聽漏于微”變為常態化的監測能力,城市的每一條供水管道也將更加安全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