橋梁健康監測系統能提前預防橋梁“病變”嗎?
從跨越江河的特大橋到連接街區的人行天橋,每一座橋梁都在默默履行著通行保障的重要職責。然而,在其長期服役過程中,它們會受到自然環境、交通荷載、材料老化等多因素的影響,逐漸出現各類病害,甚至威脅到橋梁的結構安全。在做好橋梁的健康監測與病害預防方面,WITBEE?萬賓科技?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帶來了強勁的科技動力。

一、橋梁“常見病”
1.裂縫
橋梁混凝土構件、鋼構件或橋面板隨著交通荷載、溫度變化、風載、濕度循環等作用,容易產生裂縫。裂縫一旦形成,可能擴大、滲水、引發鋼筋銹蝕、減弱承載能力。
2.沉降、位移與傾斜
支座沉降、基礎下沉、地基變形、土體滑移等,都會引起橋梁的整體或局部的沉降、傾斜或者橫向位移。這些變形可能導致橋面不平、縫隙擴大、連接件受力異常。由于交通載荷、地震、地下水變化等因素一同作用,沉降或位移病害可能逐漸發展而不容易通過目測察覺。
3.索力
索力如果出現減少或失調,可能因為螺栓松動、錨固件腐蝕、鋼索疲勞、預應力損失等原因。而索力異常會導致吊索疲勞加劇、結構剛度下降,嚴重時可能引起橋梁結構形式變化。
4.加速度、振動
橋梁承載交通荷載、風載、地震載荷時會產生振動響應。若裂縫擴展、連接件松動,則其振動特性會發生變化。若加速度超出正常范圍,說明橋梁的結構剛度可能出現了變化。

二、實時體檢保安全
WITBEE?萬賓科技?橋梁結構健康監測系統正是應對橋梁實時體檢需求的智能化工具。通過部署在在橋梁各個部位的傳感器,實現對橋梁多項指標的實時監測,其中涵蓋位移、沉降、傾角、裂縫寬度、索力、加速度等數據,全面反映橋梁的結構動態。其核心優勢在于能夠幫助運維單位實現病害的提前預防。
當橋梁出現微小病害,各項監測指標剛開始出現異動時,系統便能第一時間捕捉到這些變化。平臺運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迅速處理,與預設的安全閾值進行比對,當其發現數據超出正常范圍,則立即自動觸發預警機制,指出病害可能出現的位置,為運維單位制定加固、修復方案提供及時的依據。
由此一來,橋梁在服役過程中可以始終處于實時“自檢”的狀態下,有效降低了橋梁病害處置不及時帶來的安全風險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