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漏損監測儀怎么識別漏點?能自動報警嗎?
供水管網的漏損問題始終是一塊難啃的“骨頭”。無論管材新舊、埋深多少,長期運行中受地質變化、外力擾動、老化腐蝕、接口應力等影響,供水管道常會出現微小裂縫或滲漏,這些漏點多數隱蔽在地下,巡查過程耗時、勞動強度大,且受環境噪聲、人工判斷差異等影響,出現漏檢或誤判的概率更高。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,WITBEE?
萬賓科技?智能漏損監測儀EN201-LK為供水管網的日常運維提供了更智慧的技術手段。

一、遠程實時聽音監測
當供水管道漏水時,水流沖破管道裂縫或接口間隙,會與管壁、周圍介質發生摩擦與擾動,產生獨特的聲音信號。這種信號有時肉耳難辨,但可通過高靈敏度智能漏損監測儀捕捉。它將采集到的聲音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,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實時上傳至云端平臺。平臺內置人工智能算法,對采集到的聲音波形、頻譜特征、能量分布等進行分析,可以主動判斷信號是否具備漏水隱患。
在監測過程中,智能漏損監測儀融合了噪聲與振動雙感知技術,在面對背景噪聲復雜的環境時,可以避免單一頻帶的局限,漏點識別率可達到95%左右。與傳統人工判斷不同,這一過程完全自動化。這種方法的關鍵優勢在于,它能夠全天候工作,不受人工班次限制。

二、自動報警更高效
對于漏損監測而言,及時發現漏點是基礎,快速響應處理更是關鍵。智能漏損監測儀在確認漏點后,會立即啟動自動報警機制。報警信息以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用戶。在云端管理平臺的電子地圖上,漏點位置會被精準標記出來,工作人員可以清晰地看到漏點所在的路段等信息。這種自動報警機制,即使在夜間或惡劣天氣條件下也不會失效。
通過早期發現微小漏點的方式,工作單位便能在漏損擴大前介入修復,避免大量自來水長期滲漏。對于供水企業而言,這不僅節省水源成本,也減少了制水、輸配過程中的能源消耗。而且智能定位讓搶修隊伍有的放矢,減少大范圍開挖的盲目性,降低維修期間對道路與市民生活的影響。
如此一來,漏損這一長期困擾供水管理的隱性痛點得到了緩解,同時也提升了供水管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。
相關閱讀: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